七月再见,八月你好!

好像每个月到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对上个月来说再见,然后期待着下个月能对我们好点。

本以为七月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的开始,然而并没有。

期待着一些事情的发生,期待着能有一些好的改变,期待着你的到来,期待着雨后能遇见彩虹。

结果却是雨后等待着你的是更大的雨,更凶猛的洪水和更凉的心。

七月,我曾多次想就这么的离开吧,或许换个环境,换份工作可以换份心情,换个人生吧。可你求着我不要走,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

文章很久都没有更新了,你知道吗?我没有更新文章的日子里,我都在努力的活着啊,我在努力地喜欢着这个给我带来了很多伤心,很多难过的世界。

我很想说的是我爱你,但是我到嘴边又无法说出口,我怕你会拒绝我,我怕我的一句我爱你,伤害到你。

看你那么爱他,我就放心了,好羡慕你,羡慕你可以跟喜欢的人在一起,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去你家,去他家吃饭。

今天是八月一日,八月的第一天,八月,我已经不再期待着什么了,能来的都来吧,该来的也都来吧,我就这样了,再差,还能怎么样?

她说,八月你好!

我说,你好!八月!

八月你听见了吗?你来了,我也在等着你,至于好与不好,你说了算!​​​​

(转)做个冷一点的人

  在这个燥热的世界里,我劝你做个冷一点的人。

  在这个燥热的世界里,我劝你做个冷一点的人。

     看过一句扎心的话:“人生分分合合,当初有多么热情似火,将来就有多么无话可说。 ”

  关系太靠近,只会让感情变得廉价;生活太吵闹,只会让人冲昏头脑。

  也许,我们该给这个世界降降温了。

  在这个燥热的世界里,我劝你做个冷一点的人。

  做人,不妨冷淡一点

  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

  明明跟某些人不熟,却非要硬着头皮尬聊;明明不想参加某个聚会,却还是跟着一帮人喝到烂醉;明明很不喜欢某个人,见了面还是要装作亲密无间……

  见了谁,你都笑容满面,生怕别人说你失礼;谁来找你帮忙,你都来者不拒,生怕别人说你小气。

  你小心翼翼,唯恐得罪一个人;你笑意盈盈,自己却一身疲惫。

  当你一个人难过的时候,想找个朋友聊聊天,翻遍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可以随时说话的人。

  太顾忌别人感受,别人却常常忽略你;每个人看起来都不错,但没有一个人能懂你的心。

  尼采曾说:

  摆出无比亲密的态度,装模作样地与对方套近乎,这都说明他们并不相信自己得到了对方的信赖。

  若是互相信赖,便不会依赖亲密的感觉;在外人看来,反而显得冷淡。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也许不经常联系,但永远装在心里。

  你不必对所有人都热情,不是所有人都配得到你的真心。

  话别说太满,人别熟太快。

  对于不想打交道的人,不妨试着冷淡一点。

  不必事事讨好,不想说时就沉默,不想做的就拒绝。

  不要随随便便就对人掏心掏肺,不要用你的热心去贴别人的冷脸。

  捂不热的心,就不必强求;不合适的人,就干脆放手。

  请记住,冷淡不是冷漠,而是学会为自己而活。

  只有当你学会了爱自己,才有余力爱别人。

  做事,需要冷静一点

  如果说做人需要一点冷淡,那么做事就需要一点冷静。

  老话说,“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有的人血气方刚,头脑一热就做了决定,等意识到问题时,犯下的错已无法弥补。

  有的人说话不经大脑,总是容易出口伤人,等到别人离你而去,说过的话已无法收回。

  还有的人容易感情用事,一点小事就心神不宁,方寸大乱,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真正成熟的人,从不会一惊一乍,沦为情绪的奴隶。

  《菜根谭》有言:“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冷静观察,才能知道人心的深浅;冷静倾听,才能明白话中的深意;冷静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只会发泄情绪,火急火燎的人,只是庸碌的蠢人;懂得控制情绪,冷静应对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急躁只会坏事,冷静方能成事。

  再愤怒,也不要大吼大叫,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再难过,也不要哭天抢地,让别人看你的笑话;再着急,也不要歇斯底里,静下心慢慢来,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做成一件事,首先就得有一颗冷静的心。

  就像冰心老人说的:“冷静的心,在任何环境里,都能建立更深微的世界。”

  生活,可以冷清一点

  有的人热衷交际,追逐聚光灯下的热闹;有的人喜欢独处,总在逃避尘世的喧嚣。

  有的人看似风光无限,却比谁都害怕寂寞;有的人看似沉默寡言,灵魂却格外自信丰盈。

  过于热闹的生活,常常让人迷失了自我;生活若能冷清一点,我们才能活得清醒一点。

  周国平曾说: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与其忍受热闹后的空虚,不如享受冷清中的充实。

  不去无聊的酒局应酬,才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抛弃无效的垃圾社交,才有更多精力提升自己;远离外界的风风雨雨,才能寻一方净土修篱种菊。

  木心有句话说得极好:“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

  对于无关紧要的东西,保持冷冷清清的态度;对于真正喜欢的事物,要有风风火火的热情。

  读一本好书,学一种新技能,让头脑更加充实;每天规律作息,坚持运动,让身材更加健美;陪父母聊聊天,陪爱人看世界,陪孩子做游戏,让生活更加幸福。

  没有别人打扰,没有俗事喧闹,只有你自己一步步,把日子越过越好。

  余生,愿你做个冷一点的人。

  不要把热情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不要把时间消耗在不值得的事上。

  远离该远离的,拒绝该拒绝的,坚持该坚持的。

  走自己的路,不慌不忙;修自己的心,默默发光。共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转发:台湾芯片人才涌向大陆不再回岛 3年薪资等于在台8年

  [编译/观察者网 童黎]

  [编译/观察者网 童黎]

  41岁的陈(James Chen)曾是台湾顶尖芯片制造商的资深工程师,与台湾数十万科技工作者一样,他过去也认为,自己将在新竹科技园度过他整个职业生涯,这里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制造中心之一,驻有400多家企业。

  但如今,这已经是陈在广东一家大陆企业工作的第六个年头。陈说,他没有重返台湾的计划。业内人士还指出,对许多在大陆的台湾科技工作者来说,“3年在大陆赚到的钱,相当于在台湾8年赚到的钱。”

  据香港《南华早报》6月30日报道,陈目前负责为公司组建自己的团队。他坦言,作出不回台湾的决定并不困难。“在大陆,发展空间更大,可期待的东西也多得多。但在台湾,市场一直被大公司占据,因此发展平台可能相对较小。”

  目前,没有官方数据显示,有多少台湾人在大陆科技公司工作,但一项被广泛引用的统计数据指出,包括商人、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及其家人在内,约有9%的台湾人口生活在大陆,相当于200万人。

  尽管对台湾科技工作者来说,“西移”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但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一趋势在过去几年变得更加明显。

  为减少对外国企业的依赖,大陆方面的举措之一就是加紧吸引像陈这样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半导体为智能手机、军用卫星等产品提供动力。

  报道称,大陆在芯片生产方面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台湾企业合作的结果,后者是该行业的领导者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联发科技(MediaTek)、威盛科技(VIA Technologies)、瑞昱(Realtek)和台积电(TSMC)等台湾主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芯片制造商,已在大陆设立了工厂或合资企业,并向其派遣了有经验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台湾行业观察员则提出,“人才是芯片产业的发展关键,而中国大陆在从包装到设计的几乎每个方面都面临短缺。”

  “与韩国人和日本人相比,来自台湾的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我们说着同一种语言,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并且以勤奋著称。”

  所以,大陆企业加大了对台湾人才的吸引力度。2017年从台湾领先芯片制造商跳槽至一家北京公司的黄(Peter Huang)指出:“我认为我能看到未来,因为如果中国大陆想要制造自己的芯片,变得自力更生,像我这样的人就会有很好的机会。”

  而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薪水,被认为是吸引台湾资深工程师转战大陆的关键因素。

  台湾人力资源公司“104人力银行”(104 Job Bank)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台湾芯片行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平均年薪约为新台币200万元(约合人民币44万),而大陆企业的平均年薪则高达新台币450万元(约合人民币100万)。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3年在大陆赚到的钱,相当于在台湾8年赚到的钱。”

  确实,对陈来说,这份工作很难拒绝——他获得了薪水更高的高层职位,他还可以每月飞回台湾一次,与他的芯片设计团队和家人见面。他在大陆的雇主也在考虑上市,员工可能有资格获得股份。

  “这意味着我的财务状况将会很稳定,”他说。

  但黄强调,工资并不是他来北京的主要原因:“我想来,是因为我相信这里会有更多的机会,你可以认识更多的人,这也可以提高我的能力,开阔我的视野。”

2019-04-10 Nemo”s春之礼赞

春之礼赞

春,花之世界也,百花接踵而开,化作音符,共谱一首春之礼赞。

春之礼赞

春,花之世界也,百花接踵而开,化作音符,共谱一首春之礼赞。

二月,山茶开,花瓣有数重,层层红透。迎春,紧随其后,数十娇娇黄花密密开于同一枝条之上,如一串串金玲摇曳。樱花,悄然开放,粉嫩非常,风吹过,或摇其枝,或致花瓣纷纷飘落,此为“落英缤纷”之大观也。

古有乐天赞贵妃,曰:“梨花一枝春带雨”,为一大美,春天亦应此景,雨后梨花,带点点水滴在花瓣中,凝儿不坠,似有愁绪无数而无处诉说。

文人墨客,四季中尤爱春,故有“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方能没马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新”等等千古名句,使春日平添了几分诗意。

大好春光,红花、绿草皆可赏玩。沐春风,浴暖阳,聆听万物共谱之春之赞歌,此真人生之快事也!

 

 

                王子睿

                2019..

20130420 放养双亲(转载)

文 / 南在南方 

文 / 南在南方 

对于孩子,散养比圈养好,对于老人也是一样。有许多福的确是福,但他们消受不起,他们的福在村庄。 


父母来武汉的第二天,外面正在下雪,屋里亮着的电暖器像一盆火,父亲嫌这东西费电,说:“要是在家里,给火塘加些柴……”母亲打断了他的思路说:“这个东西多好使,烧柴火满屋都是烟……”

我明白父亲思乡心切,于是接着这个话题,和父亲聊起了火塘里的茶罐、煨着的酒、埋在火灰里的洋芋。但父亲的心思好像不在这里,他说:“这么冷的天,不晓得花脸猫咋样了。”

这个问题把我的心思一下也扯远了。我在武汉待了十来年,分别接父亲母亲来住过几次。他们总要留一个人在家里,照应庄稼、人情往来,还有花脸猫。这次,他们能一起来这里过年,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而我们的想法是,接他们到城里来享福,以后也不回老家了。不过,这想法我们没有说出来。

想法是好的,可是做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除了周末,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我和妻子上班,孩子上学,都是早晨出门,晚上才回来。幸好,还有一只名叫小朱的狗对着他们摇头摆尾、跳高打滚,能添些笑声。

刚来那几天,我中午回家给他们做饭。父亲说上班比种地累,要我歇着。于是,我在单位睡午觉之前,打电话问他们吃了没,回说吃了,要么是玉米糊糊,要么是洋芋煮豆角,要么是青菜煮豆腐,都是老家的吃法。

父亲喜欢看书,他看书时,母亲要么逗弄小朱,要么坐在阳台上看看花草。母亲进过扫盲班,可后来全忘了,所以她要我们好好学习。可等到她的三个儿女都在城里成家立业了,她才恍然明白:“原来养了三个客呀!”

我听到这句话时很伤感。在儿女奔赴城市的路上,他们躬身做了垫脚石。虽然我们每年都回家探望,但事实是,别人家济济一堂、享天伦之乐时,他们只有艳羡的份儿,并且生怕给儿女添麻烦。

前年母亲摔倒,半边身子不能动了,他们竟然没吭一声。幸好我打电话回去,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刻让亲友帮忙送到县医院。母亲说,这一回花了那么多钱,我得好好活几年,不然,你们太划不来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跟他们说了要他们留在城里的想法,他们没有说好,也没说不好。

有天晚上,父亲和我谈起了生死,说起了他预备的墓地位置。他说他要是死在城里,一定要把骨灰送回老家,因为他答应过祖母,死后陪在她身边。他说那地方离老屋近,我们想去看他,不用走太远……我想,是不是留他在城里这事儿给他压力了?

每次下班,他们都像五星级酒店的门童那样站在门口,眼巴巴的,看样子等了很久。我说:“以前每年回去两次,也没有这样过,现在天天在一起,怎么还等起来了?”母亲说:“以前那样习惯了,现在不一样了,有盼头嘛。”

周末扶着母亲去不远处的小广场晒太阳,母亲坐在那里,忽然指着一个人说,像村里的一个人。这只是开始,后来每次下楼,她总能看到这样的人,要么背影
像,要么头发像,要么走路姿势像。有一天,她看见一只松狮狗,这只狗长着一张忧愁的脸。母亲乐了,说:“你看这狗多像某某某。”我也笑起来,她说的那个邻 人不苟言笑,倒真有几分神似。

我笑着笑着,心一紧,原来母亲也在思乡。

年关一点点近了,城市虽然少有年味,但年货总得准备。这时,他们想念起老家的腊月,烧酒的香、熬糖的香,左邻右舍欢快的声音,而这里缺少这一份热气腾腾。每有亲友来电话问候,父亲总说挺好的,挂了电话却会若有若无地叹息一声。

父母第一次没在老家过年,我们也一样。母亲说前一阵给老家一位王神仙许了愿,让我去买香火。烧香时,母亲跟王神仙说:“对不住,隔了这么远,害你跑路,这城里又不敢放鞭炮,怠慢你了,等我回去再敬你,我给你许的愿你可要尽心呀……”

我问母亲许了啥愿,母亲笑着不说。我又问,母亲才说是请王神仙保佑我有瞌睡。母亲说她一觉都睡醒了,看我还坐着,就许愿请王神仙让我早点儿睡觉……

正月初五,弟弟接父母去了南京。三月初,父母坚持要回老家。从老家回来,弟弟告诉我,父亲打开老家的门时,猫突然扑了出来,像个委屈的孩子,二老差点儿哭了。

我不再打让父母住在城里的主意了,就算不能陪在他们身边,至少他们还有邻居,还有瓜果,还有老锅老碗,还有过往。而城市是一把剪刀,把什么都剪碎了,除了儿女,可儿女属于公司,属于妻子或者丈夫,属于孩子,属于柴米油盐……当然也属于他们,不过已经分解得差不多了。

对于孩子,散养比圈养好,对于老人也是一样,这也许是父母想让我们明白的。有许多福的确是福,但他们消受不起,他们那点儿福在村庄,如父亲拟的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没关系;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对不起。这样想时,我给这副对联补了个横批——晚安晚年。

20100930(转)是什么让中国人过得如此辛苦

值此祖国61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来点沉重的话题:郎咸平教授的 “是什么让中国人过得如此辛苦“。

值此祖国61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来点沉重的话题:郎咸平教授的 “是什么让中国人过得如此辛苦“。

2010年,金融危机余波尚存,中国居民的“钱袋子”问题依然引人关注。现在有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是中国成为了奢侈品消费的第二大国,另一个是金融危机的时候,“民工荒”又出现了。一个奢侈品的消费大国,2009年的消费占GDP的比率却只有29%,按照这个数据,中国其实是个消费力严重不足的国家。
  这是因为中国人太贫穷。比如人均工资。每小时人均工资第一名是德国,大概是30美元。中国的比泰国还差,泰国接近2美元,中国才0.8美元一小时,位列全世界最后一名。虽然中国的工资水平在全世界垫底,但中国人的工作时间世界第一,一年工作时间竟然高达2200个小时,美国只有1610小时,荷兰最低,只有1389小时。中国的工人,拿的是全世界最少的工资,但工作时间却是全世界最长的。
  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又出现民工荒。这不是简单地因为订单增多了,而是因为工人对工资不满意。近10年,东莞的工资基本都没有怎么变化,但这 10年来的通货膨胀却在大幅度增长,所以农民工越来越穷。普通老百姓的日子确实过得很辛苦,那么企业家呢?企业家也非常辛苦,很多企业家都说,他们是在替工人们打工,搞得每天晚上12点才能睡觉。因此,企业家也好,工人也好,大家都很辛苦。为什么这样的辛苦只能拿到全世界最低的工资呢。据我分析,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欧美对我们的剥削。一些学者经常讲,中国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所以毛利率低,而解决毛利率低的现状是要转型成为高科技企业。这是瞎掰。我个人从来不反对高科技,但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毛利率为什么低?真的是因为它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吗?不是这样的。以东莞的玩具为例。中国玩具业的毛利率接近零,而美国玩具公司美泰的毛利率,在2007年超过了40%。美泰不做制造,它掌控了除制造以外的其他所有产业链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因此美泰掌控了销售的定价权。美泰给中国制造商每个玩具1毛钱的利润,而它可以赚3.6美元。
  再思考工厂的生产成本。还是以玩具工厂为例,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你会发现,定价权又被掌控在别人手里。因此对中国的制造业而言,刚好被卡在中间:购买原材料的价格是华尔街控制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又被美泰这样的公司控制着。我给美泰取了个名字,叫做产业资本;我给华尔街也取了个名字,叫做金融资本。可以说,中国的制造业是前有狼后有虎;金融资本好比是狼,产业资本好比是虎。具体点说,购买原材料时,金融资本在控制着我们的价格;销售时,产业资本控制着我们的价格,它们一起把夹在中间的我们剥削得干干净净。
  话又说回来,欧美国家为什么会把制造业放在中国?因为制造会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它们才不愿意要这种烂东西。所以,它们就把除制造外其他产业链的环节全部控制在手上。这样,欧美各国就透过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控制原材料和销售的定价权,然后把制造放在中国。因此,中国越制造,欧美就越富裕。
  还值得思考的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比如印度,中国同样是被剥削的人民,为什么我们会比他们还差呢?这里还有第二个原因,这就是这几年中国的产业政策搞偏了。社会的大量资源被拿去修桥铺路了,所以GDP才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并不代表中国经济有什么了不起的增长,真正拉动GDP的是钢筋水泥。比如说一地方政府让农民把宅基地拆掉,然后到政府规划的土地上盖房子,农民就把仅有的10万元储蓄拿去盖房子了。这些钱本来可以消费,拉动其他生产的,但都被拿来搞钢筋水泥了。钢筋水泥越多,老百姓就越穷。

20100917(转)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

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怎想怎么样?” 

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怎想怎么样?” 

  母亲一见儿子回来,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嘴里送。她怒瞪他一眼。­

  儿子试了一口,马上吐出来, 儿子说:“我不是说过了吗,妈有病不能吃太咸!” ­

  “那好!妈是你的,以后由你来煮!”媳妇怒气冲冲地回房。 ­

  儿子无奈地轻叹一声,然后对母亲说:“妈,别吃了,我去煮个面给?” ­

  “仔,你是不是有话想跟妈说,是就说好了,别憋在心里!” ­

  “妈,公司下个月升我职,我会很忙,至于老婆,她说很想出来工作,所以……” 

  母亲马上意识到儿子的意思:“仔,不要送妈去老人院。”声音似乎在哀求。 ­

  儿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寻找更好的理由。 “妈,其实老人院并没有甚么不好?知道老婆一但工作,一定没有时间好好服侍。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照顾, 不是比在家里好得多吗?” ­

   “可是,阿财叔他……” ­

  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方便面,儿子便到书房去。他茫然地伫立于窗前,有些犹豫不决。     ­

  母亲年轻便守寡,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供他出国读书。但她从不用年轻时的牺牲当作要胁他孝顺的筹码,反而是妻子以婚姻要胁他!真的要让母亲住老人院吗?他问自己,他有些不忍。 ­

  “可以陪你下半世的人是你老婆,难道是你妈吗?”阿财叔的儿子总是这样提醒他。 ­

  “你妈都这么老了,好命的话可以活多几年,为何不趁这几年好好孝顺她呢?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啊!”亲戚总是这样劝他。 ­

  儿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会改变初衷。 ­

  晚,太阳收敛起灼热的金光,躲在山后憩息。一间建在郊外山岗的一座贵族老人院。 ­

  是的,钱用得越多,儿子才心安理得。当儿子领着母亲步入大厅时,崭新的电视机,42英寸的荧幕正播放着一部喜剧,但观众一点笑声也没有。几个衣着一样,发型一样的老妪歪歪斜斜地坐在发沙上,神情呆滞而落寞。有个老人在自言自语,有个正缓缓弯下腰,想去捡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吃。 ­

  儿子知道母亲喜欢光亮,所以为她选了一间阳光充足的房间。从窗口望出去,树荫下,一片芳草如茵。几名护士推着坐在轮椅的老者在夕阳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静得令人心酸。纵是夕阳无限好,毕竟已到了黄昏,他心中低低叹息。 ­

  “妈,我……我要走了!”母亲只能点头。他走时,母亲频频挥手,她张着没有牙的嘴,苍白干燥的咀唇在嗫嚅着,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 ­

  儿子这才注意到母亲银灰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以及打着细褶的皱脸。母亲,真的老了! ­

  他霍然记起一则儿时旧事。那年他才6岁,母亲有事回乡,不便携他同行,于是把他寄住在阿财叔家几天。母亲临走时,他惊恐地抱着母亲的腿不肯放,伤心大声号哭道:“妈妈不要丢下我!妈妈不要走!” 最后母亲没有丢下他。 ­

  他连忙离开房间,顺手把门关上,不敢回头,深恐那记忆像鬼魅似地追缠而来。 ­

  他回到家,妻子与岳母正疯狂的把母亲房里的一切扔个不亦乐乎。身高3英寸的奖杯──那是他小学作文比赛《我的母亲》第1名的胜利品!华英字典──那是母亲整个月省吃省用所买给他的第1份生日礼物!还有母亲临睡前要擦的风湿油,没有他为她擦,带去老人院又有甚么意义呢? ­

  “够了,别再扔了!”儿子怒吼道。 ­

  “这么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么放得下我的东西。” 岳母没好气地说。 ­

  “就是嘛!你赶快把你妈那张烂床给抬出去,我明天要为我妈添张新的!” ­

  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现在儿子眼前,那是母亲带他到动物园和游乐园拍的照片。 < /span>

  “它们是我妈的财产,一样也不能丢!” ­

  “你这算甚态度?对我妈这么大声,我要你向我妈道歉!” ­

  “我娶你就要爱你的母亲,为什么?嫁给我就不能爱我的母亲?” ­

  雨后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萧瑟,行人车辆格外稀少。一辆宝马在路上飞驰,频频闯红灯,陷黄格,呼一声又飞驰而过。那辆轿车一路奔往山岗上的那间老人院,停车直奔上楼,推开母亲卧房的门。 ­ ­

  他幽灵似地站着,母亲正抚摸着风湿痛的双腿低泣。 她见到儿子手中正拿着那瓶风湿油,显然感到安慰的说:“妈忘了带,幸好你拿来!”他走到母亲身边,跪了下来。   ­

  “很晚了,妈自己擦可以了,你明天还要上班,回去吧!” ­

  他嗫嚅片刻,终于忍不住啜泣道:“妈,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们回家去吧!” 

~~后语~~ ­

  随着自己愈长大,看着父母亲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丝变白发,动作从迅捷变缓慢,多心疼!父母亲总是将最好、最宝贵的留给我们,像蜡烛不停的燃烧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没有腾出一个空间给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当我需要停泊岸时,才会想起他们…… ­

  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

  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

~共勉之~ ­

  生命不要
求我们成为最好的,只要求我们作最大的努力! 

老人安养院墙上发现的一篇文章 ­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

  若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们,那他们便只能于痛苦中渡过余生,黑暗中逝去…… ­

  请把此文章转发给您的朋友,让他们知道家人才是最重要的。爱情可以重新再找寻,但父母一生却只有一个,要珍惜、珍重。

20100907 (转)发人深省的故事三则

故事一:

故事一: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故事二: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故事三:

陈阿土是个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 “GOOD MORNING 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 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 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20100715(转)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提要] 中国人,赶时间。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被指为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有评论说,人们的烦躁症,来自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无论排队还是插位,都是为了确保自己不被社会抛离。“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生活越现代化,烦躁情绪就越重。但最重要的是,不公平…[你着急吗?]

[提要] 中国人,赶时间。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被指为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有评论说,人们的烦躁症,来自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无论排队还是插位,都是为了确保自己不被社会抛离。“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生活越现代化,烦躁情绪就越重。但最重要的是,不公平…[你着急吗?]

第1页: 中国人,赶时间 第2页:科技就是不耐烦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急之国

  中国人,赶时间。

  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的快呢?

  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

  可以快,就决不能慢。有了比较,加上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控和不公平等经常性的情境,中国人急不可耐,又因欲求未满而耐心等待,焦躁不安又心安理得。

  急的心态带来了什么?欲速则不达。“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克尔凯郭尔语)我们迎来了更多的灾难和意外,更低的效率和更坏的结果。

  就这样,在“急之国”,我们快速地消耗着自己。等我们真正明白快慢、张弛、紧疏、得失、成败、忙闲的人生之道时,可能一切都晚了。

  不耐烦透视中国人的时间观

  谁按下了中国人的快进键?

  人们的烦躁症,来自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无论排队还是插位,都是为了确保自己不被社会抛离。

  文/陈漠

  我们喜欢插队。我们当一米黄线不存在。我们抢出租车。我们在交通灯变黄的时候加速冲过去。我们为了节省五分钟去翻越马路中间的栏杆。我们由亲戚带着走VIP通道进去,因为排队要半小时。我们在机场大闹值班柜台。我们在电话里对着客服人员吼:“马上给我搞定!马上!”我们急急忙忙旅游,急急忙忙拍照,急急忙忙离去。我们走后门。我们送钱。

  我们很急。我们很不耐烦。

  可是,我们同时又是世界上最耐心的人。我们以前排队炒股,头天晚上就排队买认购证。现在我们排队买房,提前三天就全家轮班开始排。我们喜欢买促销减价货,排一上午队也在所不惜。人越多的餐厅,我们越喜欢,我们宁肯坐在门口塑料凳子上吃两个小时的瓜子。我们就是感冒也要去挂专家号,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排。现在,我们还喜欢排9个小时的队去世博会看立体电影。

  我们似乎又很有耐心。

  这就是中国。传统心态和现代境遇扭合在一起,我们焦躁不安却又心安理得。

  慢不下来的中国

  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曾写过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他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写“漠视时间”。

  “对中国人来说,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性的急躁不仅是不可理解的,而且完全是非理智的。很显然,中国人不喜欢我们的人格中所具有的这一品性,正如我们也不喜欢他们缺乏诚实一样。无论如何,要让一个中国人感到行动迅速敏捷的重要性,那是很困难的。”

  史密斯把他观察到的中国人的缓慢行为归结为:“中国人的历史是属于大洪水之前的。它可追溯到太初时代,尔后则是混浊、舒缓、漫长的大河,其间不仅有挺拔的大树,也有枯朽的草木。除了较缺乏时间观念的民族之外,没有人会去编写或阅读这样的历史。”

  最有趣的是,史密斯认为中国人漠视时间正表现在他们的勤劳之中,他们不停地劳作,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浪费时间,他们一点也不担心做无用功或者返工。

  史密斯说的当然有道理,实际上很多中国人也觉察到自己身上的这些缺陷。此书近年的再版序言中,厦门大学教授周宁写道,辜鸿铭论述“中国人的精神”其实是把史密斯的书作为潜在的对话者,林语堂著《吾国吾民》也是在煞费苦心地回应此书,而鲁迅则一直遗憾没有人翻译这本书,用以“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几十年后,史密斯所说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性的急躁”就变成了中国人的“经常性急躁”。自“五四”运动起,启蒙者们对泥泞的现状恨之越深,对改变现状的速度也就期之越烈。要在短时间内走完西方上百年的历程,难免显得冒进急躁,方法也往往激烈、粗暴。

  又是一个外国人发现了中国人的急躁。杜威曾说:“这场运动的感情成分多于思想成分。它还伴随有夸张、混乱以及智慧与荒谬的杂合。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使这场运动在开始阶段具有急功近利的特征。”当然,近年来我们重新发现胡适,似乎为杜威的观察提供了一些例证,我们似乎又在“返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十年间,中国人的时间观再次提速。大跃进和大干快上,成为时代的关键词。众所周知,欲速则不达,不但没有快起来,反而导致了全面停滞。

  时钟的指针来到改革开放后,“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变成了全民族的心声。到了当下,环境更加复杂,现代、后现代的语境交织,工业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社会成形,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

  什么时候我们丧失了慢的能力?

  中国人的时间观,自近代以降历经三次提速,已经停不下来了。我们需要的是时刻看着钟表,计划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双收、嫁入豪门、一夜暴富、35岁退休……

科技就是不耐烦

  《连线》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让我们抓狂的33件东西》,列举了33件现代生活中让我们无法忍受最终崩溃的事物。

  排在第一位的是航空旅行,作者对航空延误和堵塞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去年(2007年)有超过1/4航班停在停机坪上,在夏季高峰时期,这个数字几乎达到30%。如果你在网上订票的话,你也许可以选择准点的航班。可是,现在还有谁不是在网上订票的吗?”

  的确,在候机厅里突然被告知必须继续枯坐两个小时,是非常让人恼火的事情,更不要说那些在机舱里连膝盖都不能伸直的可怜人了。

  此外,还有信用卡、顾客服务、医疗记录、复印机、打印机、道路、电话会议……这些东西都被列入了“抓狂物件”。

  等一下,难道这些东西发明出来不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便捷吗?它们不是可以减少重复的劳动,从而使事情变得更简单吗?为什么它们反而让人们更加不耐烦了呢?

  我们发明东西,显然是为了更方便,是为了解决烦躁。比如,你再也不用抄写文件500份了,因为我们有了复印机。但是,高科技复印机的操作已经复杂到了办公室里没几个人能搞得懂的程度了。于是我们专门指定一个人来学习这门技术,可是他不在的时候,其他的人就完全抓狂了。甚至这个专门人才也抓狂了,他疯狂地打了一通电话把复印机公司的人痛骂一通,最后另外一些专门人才上门来帮我们把墨盒换掉,把挤成折扇一样的纸拉出来。

  这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伟大之处。我们发明了很多东西来试图解决烦躁症,但实际上却只是发明了另外一些烦躁症。

  发明排号机的人,一定没有中午去银行里拿过号。当你满怀希望地按下按钮,吐出来的纸条却冷冰冰告诉你,前面还有32个人,而这32个人把所有的坐椅都坐满了,同样冷冰冰地望着你这个白痴。

  发明电话等待音乐的人,一定是失聪的。他担心人们听10分钟的嘟嘟声会疯掉,就好心地让人们听10分钟的洒水车音乐。实际上,没人会听10分钟的嘟嘟声,大家都会挂掉,而耐心听完10分钟的洒水车居然还没有人接听,接着洒水车又从头开始了,这时候才真的要疯了。

  发明服务性微笑和公关式语言的人,一定是面瘫和口吃。他肯定觉得服务人员的微笑和滴水不漏的回答会有助于缓解客户的情绪,但事实却是,当你迫切需要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希望看到的是客服人员和你一样着急,而不是对你慢条斯理地露出八颗牙齿:“我们正在跟进。”

  跟进!谁发明的这个词?

  不耐烦是社会心态

      生活越现代化,烦躁情绪就越重。

  电话不普及的时候,没人介意几个月收一封信。但手机随身的时代,几十分钟内不回短信的人就会被讽为没有机德。

  只有公交车坐的年代,等上半小时也不以为奇。如今打的,随时都要提醒司机抄近道、超车。

  以前我们用电话线拨号上网,56K的网速,很慢,可是并没有人觉得烦躁,因为条件如此、大家如此。论坛上发帖,有的标题就是“大图杀猫”、“小猫慎入”,提醒网友注意网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带宽以M来衡量,数十M已不稀奇,但网页打开稍有迟疑,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点刷新键,有时候恨不得砸电脑。

  这是时代加重的烦躁症,既然可以快,就决不能慢。有了比较,就有了烦躁。

  抛开时代,还有哪些条件会引发你的烦躁?

  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和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去控制,而不知所措。

  但最重要的是,不公平。

  你可以不在银行里排在第33位。只要你是VIP,你就可以施施然地直接走到柜台前,把那32个可怜虫抛在脑后。难道就不可以给非VIP的人提供舒适的基本服务吗?可以,我们的基本服务就是在铁椅子上坐两个小时。

  你可以不在医院里看病排一上午挂一个号。只要你认识医院里任何一个员工,从院长、主治医生到行政人员,他们就可以直接带你走到专家诊断室里。难道就没有普通人看病的便利吗?有的,就这么几家医院,你看哪儿人少你就去哪儿吧。

  你可以不在春运排通宵队买火车票——你可以去订机票。难道就没有底层人民承受得起的回家方式吗?当然有,你可以在火车站广场上买黄牛票,多付一个月薪水而已,你付得起。

  你可以不排队买房,反正涨起来,你卖了也没有住的地方。你可以不急着结婚,反正你还没有买房。

  人们的烦躁症,来自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因为你总在担心,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你就被社会抛离了;如果你现在乖乖排队,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插你的位。所以我们一定急躁,我们不顾规则——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规则,抓到手的才是硬通货,排队等待的永远都只是愿景。

  我们就像在超市收银台前的购物者,推着购物车在几条长龙之间踯躅,无论排队还是不排队都是两难。插位加塞挤来挤去,一分钟也不愿意等,焦躁不安。

  而且,我们总觉得别人排的队比我们的快。


20100701(转)内地何时才能像香港一样交通顺畅?

河南同行告诉我,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日前说,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政府必须舍得为公共交通花钱。

河南同行告诉我,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日前说,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政府必须舍得为公共交通花钱。

抓住了要害。

内地许多地方的长官,以为解决交通城市拥堵的办法是拓宽道路、修建立交桥。错,捉错用神。

香港人口700万,每天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旅客,挤在狭小的城市里,交通压力非常大。

但香港交通顺畅、基本上不堵车。

何故?

公交优先。

在香港,“公交优先”的含义不仅是公共汽车优先占用行车道,更重要的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香港公路交通系统包括大巴、小巴、电车、出租车以及渡轮等,运客量占公交总运量的64%左右。

此外还有地铁和往返深圳边境的东铁火车(红磡→罗湖、落马洲),高峰期不到一分钟就有一班,舒适快捷准时。

公共交通发达而且廉价,90%的香港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降低了道路占用率。

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私家车过多,内地公交极差,没有私家车寸步难行;但私家车越多,道路占用率越高,交通越加拥堵,恶性循环。而富豪云集的香港,私家车仅35万多辆,每千人仅50人有私家车,低于内地许多发达城市水平(当然也有人指出,内地城市私家车保有量数字水分极大)。

香港人不爱私家车的原因之一是:买得起养不起。

香港购车很便宜,一般人半年到一年的薪水就可以买一辆不错的车,但购车之后其它费用很高。

香港是自由港,不征收汽车关税,但要按车辆排气量的大小征收相当于汽车价格40%至60%的“首期登记税”。越高级的车登记税越高。

还有:牌照费、保险费、停车费、隧道费、年检费,等等,都高得惊人。

年检费,6000港币以上。

停车费,刚好一年前的数字(2009年6月),香港是亚太区内停车收费最贵的城市,在全球列第四高,每月平均停车费用为748美元。同期北京每月平均停车费用为146.70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左右。

香港的汽油价格是内地的三倍左右,其中燃油税占54%左右。而公交车享有免税优惠。

还有一系列非经济因素,比如停车难,你开车兜上好久都找不到停车位的事情常常发生。

这就在很大 程度上制约了私家车的增长,促使人们选择公共交通;越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公交企业就越有钱赚,公共交通就这样良性循环发展,大大降低道路占用率,成为道路畅通的重要保障。

内地何时才能像香港一样交通顺畅?就看内地的公共交通何时有香港这么发达方便——我估计至少还要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