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行记


 

 

人物:

1、东北两个大学应届毕业生(一男一女),为男女朋友关系;

2、东北老乡,女。

3、本地美女和男朋友,说本地方言;

4、本地老伯,长胡子;

5、打工妹打工仔若干

6、安博招生咨询员 报名演员

 

 

大屏幕上,一列动车风驰电掣,慢慢停靠在站台上。一男一女背包上场。

(男)哎呀妈呀,你看这到哪嘎达了?

(女)差不离到了,走,赶快下车。

(男)别忙了三光的,有点大学生的样子, 注意素质,好不?

(女)拉倒吧,别提这大学生了,一提大学生我就上火,马上就拿毕业证了,就是找不找个工作,还大学生呢

(男)这倒是,不过也不光是你我没找到工作,我们寝室老大、老二。。。老八的工作都没谱呢,都指着我这老九来苏州开辟新天地呢,

(转身面对观众)自我介绍一下啊,我们俩呢打黑龙江来那噶大来的,这不马上大学毕业了,这工作问题就解决不了了,后来一打听,今年毕业生竟然有600多万,而且这研究生都去卖猪肉了,我这本科生连卖猪肉的资格都没有,我们寝室九个兄弟全体晕菜,我这家里也没能力安排,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权没势,这不是下了老大决心,决定跟我女朋友就决定出来看看,在网络上一查,GDP最高的几个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第四个就是苏州,前几个大城市没的说,不过闯荡起来肯定不容易,有点打怵,都说苏州是天堂城市,这不就来了,快别说了,下车了

(女)哎呀妈呀,这火车站也不咋地呀,没下错地方吧?

(男)没错,那不写着苏州呢吗?还有你这记性在那么差呢,忘了网上新闻不是说,苏州正修新火车站呢,肯定乱啊,天下工地都一样。

(女 抒情状)没想到啊这天堂也有这么多车来车往

(男)听着咋那么渗的荒,是天堂城市,不是天堂,知道不?瞧你这素质,我记得清楚地,苏州整修新火车站呢,规模老大了,还是名人设计的呢。

(女)那敢情好,如果以后我们在此地定居,新票房子盖好了,以后等车就不用担心淋雨了。

(男)你在哪个车站买票淋过雨啊,村里来的素质就是成问题,(突然做惊讶状)哎呀妈呀,苏州不愧为园林城市,到处有园林,那个亭子一定是一个园林,快过去先瞧瞧去(走进大屏幕,大屏幕显示苏州园林特色电话亭和公交车站),我得跟我们大哥说一下,这地方太好了(掏出手机打电话:大哥啊,苏州太好了,全是园林啊,我们刚出站台,就看见园林了,还有亭子,绿树,竹子啥的,老漂亮了,你们产不多也出来吧,这地方老好了,你跟二哥、三哥。。。八哥都说一下,这地方贼好,好的没治了。。。那啥。。。)

(女)(打断)拉倒吧你,这是电话亭,公交车站,不是园林。

(男)哦,看走眼了,真以为苏州就是园林呢

(女)我可跟你说,人家苏州现在不只是园林,都有2500年历史了,当年是伍子胥建立的,原来就是天堂城市,风景老漂亮了,不过现在更厉害,城市不大,不过那GDP连续好几年全国排第四,就没比得上北京上海和广州,可人家苏州才多大点城市啊,所以相对来说这的人们老有钱了。让你在家好好查查网络你就知道打游戏,网络上都有的。

(男)哎呀妈呀,我说你啥时候整的老有学问了?

(女)我一直就比你的考试成绩好的多,别以为自己电脑学得不错就啥都行,我除了计算机那科不比你成绩高啊

(男)得了,你成绩再高也没用,你找着工作了咋地?

(女)我说出门在外应该互相关照,你咋地哪壶不开提哪壶呢,咱班有几个现在找着工作的了?除了我们寝室李培算落实了,还是她老爸给她安排的,别人不是都悬着呢吗?

(女老乡)(一个年轻女士从身边走过,手里拿MP4,边看边哼着歌曲,突然回头)哎呀妈呀,老乡啊,东北来的啊?

(男)对呀,我们黑龙江来的,你哪的啊?

(女老乡)我沈阳的

(女)哎呀妈呀,那真是老乡啊,可见着亲人了,你别说几千公里外见着老乡感觉就是不一样。

(男)是啊,几千公里以外遇见老乡,我都要泪汪汪了

(女老乡)拉倒吧,我跟你说,你们俩刚来啥都不知道呢,过些日子你就明白了,就再也不泪汪汪了

(男)啥意思,碰上老乡多不容易啊,听见家乡话那家一个亲切,咋还不让激动激动啊

(女老乡)我跟你说,这苏州原来只有不到200万人口,加上昆山吴江张江港等几个城市也不过600万人口,外来人口都占一半了,咱们东北来这发展的海了去了,你如果见着一个就泪汪汪一把,顶多两天你的泪腺就坦克拉玛干了。

(女)哦,是这样啊,咱们那嘎达可没这么多外来人口啊

(男)这跟咱那嘎达能一样么,你不是查过网络了么,咋还这么丢份啊

(女老乡)好了两位老乡,苏州你们来对了,我还有事先走了啊,88

(男)好,88 88(张口结舌状)感情现在很多古语都不好使了,这个我的跟我们大哥说一声(拿出电话拨号):大哥啊,刚才碰到一老乡,啥泪汪汪啊,现在不流行了,这边根本不稀罕老乡,话都懒得跟你多说,还不如外人呢,这边看来别指着老乡。。。这边老乡忒多了

(女)(打断)行了吧,别老跟你大哥汇报了,我们赶快走吧,先去观前和石路看看,我要逛逛街。

(男)什么管钱,什么事路?你说啥呢,啥地方啊

(女)都是商业区,你别管了,我都计划好长时间了,跟我走就行了。

(男)唉呀妈呀,感情你来苏州就是来逛街啊?在老家你就天天逛不够,恨不得一天去两趟中央大街,逛三遍秋林公司,咋来这么老远还逛街啊,你别把我们的正经事给耽误了。

(女)放心吧,不会耽误找工作的。走吧走吧

一对苏州男女边聊天便从身边走过(说本地方言)

(男)(靠边,做惊讶状)唉呀妈呀,这日本人,你看咋跟咱中国人一摸一样呢,看来都是亚洲人种啊,简直没有区别他不说话,你肯定不知道他是日本人。

(女)的确,我也没看出来,苏州真是国际化城市,哎呀你看,这日本人老多了,日语真听不懂

(其中一人回头,用普通话)谁是日本人?我们可是地道的苏州本地人。

(女)哎呀妈呀,你是中国人啊,你说的话我们咋一句也听不懂呢?

(其中一人,用普通话)我们讲的是我们苏州话,你们北方来的吧?要想听懂我们讲话,还需要点时间

(男)你们的话听着挺好听的,不过真是一句听不懂,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吴侬软语吗?

(其中一人,用普通话)你还知道的不少,这的确就是古时候所说的吴侬软语,不过是不是好听,还是你们听懂了在评价吧,祝你们玩的开心啊,88(走开)

(女)88(做张口结舌状)

(男)唉呀妈呀,着中国真有吴侬软语啊,而且还这么难懂,这以后在苏州还能混吗,连说话都听不懂啊

(女)行了,你听听大多数人都说普通话呢,再说了,苏州那么多外来人口,不都活得好好的么,别杞人忧天了。

(男)不行,这事我得跟大哥说说,我都听着吴侬软语了(掏出手机,拨号):大哥啊,我听着吴侬软语了,大哥,根本听不懂啊,好听是好听,真不懂啊。。。。。那啥,回头我给你学啊。。。

(女)(打断)行了,赶快走了。。。

(男)(突然)停

(女)咋的了

(男)碰上时空穿梭了

(女)啥玩意时空穿梭了,你晕车了还是喝多了

(男)这是新加坡,我去过的,还记得不,去年暑假,赶上旅游淡季东南亚新马泰三日游大减价,我们全家去了一趟新马泰。

(女)记得啊,你妈为了省俩钱还不肯带我,说我们还不一定成不成呢,让我在家生了三个礼拜的闷气。

(男)对,我记得新加坡就是这样的,没错,我们穿梭到新加坡来了。

(女)拉倒吧,坐错车了,没到观前街,来工业园区了

(男)啥工业林区,我砸不知道呢,我就知道苏州有园林,不知道有林区啊

(女)让你在网络上好好了解苏州,你就不当回事,这是苏州的工业园区,跟园林两码事,跟你们林区更是不靠边,这是苏州政府跟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开发区。

(男)哦,这事你都知道,亲爱的你这是细心啊

(女)这街暂时逛不成了,看看工业园区也好,这地方实在太美了,可比我们那水灵多了啊。

(男)我怎么看怎么像我去过的新加坡。

(女)那就对了,网上说了,这是新加坡政府帮着规划建设的,基础投资也是他们投资的,新加坡国小地少,对土地规划老有经验了,所以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跟新加坡一样漂亮。

(男)哇,还有那么大个一个湖呢?

(女)那叫金鸡湖,电影金鸡百花奖定点颁奖仪式的地址。

(男)唉呀妈呀,这条路两边的公司可真多啊,西门子 三星 富士通 日立 爱默生 杜邦 philip 方正 诺基亚 海格 松下电器 三菱 富士胶卷,都是世界五百强啊。 怪不得苏州GDP连续几年都超过深圳,这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进来了,现在我信了。

(女)原来你还不相信啊?

(男)有点,以前一说出来淘金,都去广州深圳,我们很多师兄师姐都在那边,不知道原来长三角也这么好,我们来对了,我就不信这么多大公司,没有容身之地。

(女)我跟你说,网上说了,长三角经济现在更活跃,不用说别的,昆山那是国内百强县第一个,国内好多大城市都赶不上昆山呢,现在是全国学昆山,老厉害了,再加上常熟,太仓,吴江,张家港等等,都不白给,整个苏州老厉害了,要不我能跟着你傻乎乎跑几千公里来这儿么。

(男)你整得真明白,虽然你计算机成绩不如我,不过你的网络利用的比我好,真心夸你两句。

(女)那当然了,企业里讲究的也是个技术的使用,光会考试不一定行呢。

(男)有道理,那你说说看,根据你对苏州的了解,还应该去哪儿看看?

(女)暂别光看园区了,是不是也看看风景啊,毕竟来旅游城市一趟。

(男)那对,你说吧,去哪个景点?

(女)那肯定先去寒山寺了,张继那枫桥夜泊那么有名,一直惦记着看看真的寒山寺,一定要看,我都等不及了。

(男)好,那就寒山寺

(女)唉呀妈呀,咋这么快就到了?没错吧

(男)看着这塔有点像,不过肯定不对。

(女)为啥啊,你也没来过,司机师傅说苏州就这一个寒山寺。

(男)关键时刻你就糊涂了,你不是知道枫桥夜泊么,那上面咋说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女)没错,地球人都知道

(男)可你看这个寺,在姑苏城外么?

(女)没错,它在姑苏城内。

(男)所以司机师傅估计嫌道远,姑苏城外,用现在的说法怎么也在苏州郊区,所以不愿意去,就给我们啦这儿来了,可能是仿制的。

(女)别瞎猜了,打听一下

(一个白胡子老大爷路过)

(女)大爷,跟您打听个事啊,这里是寒山寺吗?

(老大爷)没错,那不是写着呢么,就是寒山寺

(男)是张继的诗里写的那个寒山寺?

(老大爷)那还有错,世界上就这一个寒山寺,我今年70了,在苏州土生土长,还没听说过别的寒山寺呢

(女)可张继的诗里说,寒山寺不是在苏州城外吗?这怎么在市中心呢?后来搬家了吗?

(老大爷)哈哈哈,第一次来苏州吧?

(男)是啊,头一次来

(老大爷)那就对了,小伙子,你说那都是老黄历了,苏州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城的发展变化可大了,尤其是近几年,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东西南北都在扩张,这寒山寺可没法移动,于是就进城了。

(女)是这样啊,出来查查地图就好了。

(老大爷)不知是寒山寺,苏州的景点大多数都在市内,像园林啊、虎丘啊,就是东山西山太湖,距离城市也不远,坐公交车都能到

(男)原来是这样啊,谢谢您啊,老大爷

(老大爷)不用客气,你们慢慢逛啊

(男)今天遇到的打击有点大了

(女)为什么啊,不是挺顺利的么?

(男)你说我们两个,两个堂堂大学本科毕业生,也不算是十分的书呆子,今天出来,感觉我们想傻帽一样,啥都不懂了,到处露怯,感觉老没面子了。

(女)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来的确不假,不出来啥也不知道

(男)书上得来终觉浅啊,这事我得跟我大哥说说(掏出电话拨号):大哥啊,出来你就知道了,咱们都啥也不是啊,都是傻帽一样,出来才知道啊,真是傻帽。。。

(女)(打断)行了行了,逛个寒山寺就都是傻帽了,等逛完苏州,你就傻得找不着家了。

(男)看来出来淘金也不那么容易,我有点心里没底了。

(女)你学习成绩还行,尤其计算机,应该有机会的

(男)原来我也这么想的,就凭我全班第三的成绩,别的不说,就计算机,他们都不行

(女)这我知道

(男)不过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儿,光成绩好不一定顶用

(女)也是,企业招聘的是员工,是要工作的,不是用来考试的

(走过京杭大运河,路过高新区人才市场)

(男)你看看这招聘广告,找的人数倒是不少,JAVA .NET都有,都是要精通一门技术,你说我精通哪个呢?

(女)你精通哪个你问我啊?你自己个该最清楚啊

(男)我最精通的你知道的,那就是CS反恐了,嗒嗒嗒,我们班谁都不行

(女)现在你还有心思CS呢??

(男)给我机会也没用,考试行,让我做开发,我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没真干过这个,心里真没底。

(女)你这么一说,我也有点担心了,我们可咋办呢?

(男)车到山前必有路,别瞎操心了,看看前面那么热闹干啥呢?

(大屏幕显示,滨河路1388号 安博大广告牌)

(女)做实训的,安博实训基地

(男)选择安博,成就未来,你知道实训到底咋回事吗?

(女)不太知道,不过好像很多学校毕业前都要进行一次实训,没了解过

(男)走,过去问问,反正今天也没啥内容了

(女)好,去看看吧

(安博咨询员走上前来)二位好,请问是来报名的吗?

(男)不是的,只是路过,看看实训到底咋回事

(咨询员)哦,是这样,那我就简单跟你们介绍一下:实训是我们集团根据我国教育体制的实际情况特别推出的一项服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弥补应届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方面而导致就业困难的缺陷,强调的学生上岗前最后一公里的动手能力的完善和提高,我们的实训体系是经过教育部认真的,实训效果在业内是有目共睹的。

(女)好像跟我们的情况有关系

(男)拉倒吧,不是有关系,好像就是给我们准备的

(女)请问那我们实训后的学员就业情况怎么样呢?

(咨询员)虽然我们不是包就业,但我们的实际就业率达到80%以上,我们还有订单实训、带薪实训等很多种模式供大家选择。

(男)唉呀妈呀,能这样可太好了。

(女)费用高吗?

(咨询员)请放心,我们的实训不是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为了给我们的城市输送合格人才,费用标准大多数学员都是可以承担的起的。

(男)太好了,我们报名,报名,这是我一定得跟我们大哥说一声,让他们都来(掏手机拨号)

(手机传来:对不起,您的手机已欠费停机)

(男)停机了,咋这时候停机了呢,不应该啊(着急状)

(咨询员)用我的吧(递过自己的手机)

(男)谢谢啊(接过来急忙拨号,边往外走)大哥啊,我找着地方了,先实训,再就业就好办了,你跟二哥、三哥、、、、八哥都说一下,都来吧,终于找对地方了,要快啊,我都报名了,赶快来咱们还分一个项目组,听我的没错。。。。来吧(随手把手机放入裤兜)

(男)(转身对女朋友说)赶快回宾馆退房拿行李,这里有吃有住,走吧

(女)你真决定在这里实训了?如果继续学习还不如回家里学呢?

(男)那不一样,这可是长三角,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带,可不是额尔古纳河三角洲,观念都不一样,你在网络上咋查的,连这个都不知道,要学就在这里学了。

(男)回头面对观众:不只是我要来,大家都来啊,听我的没错,来安博实训基地,这地方好啊,一定都来啊,咱们一个项目组,我计算机学的好,互相帮助嘛(边说边走)

(咨询员 突然发现人出去了)喂,我的手机。。。。我的手机,喂(追出)

谢幕 剧终

                                                                                王永杰创作于2008年腊月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儿时最难忘的,就是在小人书摊上花上几分钱,租本小人书,坐在小板凳上,津津有味的一看就是个把小时。

  小时候我生活在县城,每次放学都要路过新华书店。有一段时间正在出版《水浒》连环画,一集一集陆陆续续出,看了一集便盼着早点买到下一集。每次一放学便赶紧往新华书店跑,看看新的一集是不是到了。有时候听到有新书的消息,甚至在课间时间也会迫不及待的跑去书店再跑回来。每逢六一或者过年的时候,新华书店还会有打折连环画卖。不过实在太拥挤了,小小的柜台被围的水泄不通,有人甚至从人头上爬过去买书。

  书店旁边就是县里小人书摊最多的地方。两排一米多高的木头书架靠墙支着,书架上一格一格放满了各种小人书,小凳上长凳上坐着都是埋头看书的小孩,有时侯比较抢手的新书等不及就蹭在别人旁边看上两眼。那时候县里的理发店里也会备一些小人书,顾客可以边看边等。看小人书是小时侯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有一次还曾和哥哥一起在县电影院门口摆了一天小书摊,赚了大概三毛钱,那大概是我这一生第一次赚钱吧。

  父亲早几年调回了省城,我便也有机会到省城买小人书。省城的书当然是又多到的也早,拿回到学校可都是别人没看过的,自然是非常得意的事情。后来举家迁回了省城,我买小人书也便随着环境的改善而更加多了。我几乎每星期天都要步行去几个主要书店买小人书,还会在路边的报刊亭买些《连环画报》《富春江画报》和《周末》画报,碰到有一个星期没去的,下个星期也一定会去。买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便一路走一路看着回家,所以我现在的视力不太好,就和那时老走路看书有关。那时侯省城最大的新华书店一进大门就是小人书专柜,整个专柜有十余米长,前面是玻璃柜台,后面是一溜大书架,摆满了净是小人书。这里经常都是人头攒动,到了节假日更是拥挤。记得大概是83年的时候,武打电影电视风行,武打题材的连环画也很紧俏,在新华书店门口甚至有卖高价连环画的。如《霍元甲》《方世玉打擂台》等,新华书店一上架就卖完了,门口书贩几本小书用报纸摆个摊,一般要比定价加几分钱,那时候几分钱也很珍惜了。

  到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的小人书已经攒下了一衣柜那么多了。一有空的时候我便会把我喜欢的书拿出来摆在桌上,爱不释手的看上老半天。但很快,我又转学去了附近的县城,后来就没有再买小人书了。再后来有一次回家,妈妈说那些小人书送给表哥摆书摊了。

  进入90年代以后,连环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次偶尔逛旧书摊,看到一本《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好干部王进喜》连环画,觉得很有时代特征,又勾起了儿时的怀念,于是欣然花了两毛钱买回家看。之后便开始重新收藏连环画了。

  连环画之于我,是难忘的童年记忆,是儿时的文化启蒙,它带给我快乐的时光,它已经深深驻留在我心间,成为无法割舍的情感。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

01 岳飞传

最喜欢这套书中的《岳云》,从小爱舞枪弄棒,弄的老师也没办法,后来还跟关铃扔老虎玩,最精彩是锤震金弹子。暑假的时候还曾临摹过这套书中的许多封面和绣像。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02 杨家将

杨七郎打擂、血战金沙滩、李陵碑、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03 三国演义

这大概是连环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套书了,记忆最深刻的是《小霸王孙策》一册,和太史慈不分胜负,太史慈背后插两杆戟造型真帅。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04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的故事是小朋友的最爱,在还没电视的时候自然就只有看小人书了。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05 东郭先生

小时侯很奇怪,为什么东郭先生会舍不得打蚊子,那时侯我最喜欢用水去灌蚂蚁洞了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06 说唐

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十三条好汉的排名还记得不?这套书也是书摊上最热门的书了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07 霍元甲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霍元甲电视剧风靡一时,那时候的人巴不得重播,百看不厌,连环画也同样紧俏,甚至卖断货还有书贩子卖高价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08 鸡毛信

一封信上插三根鸡毛就代表紧急,呵呵,反正小人书上是这么说的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09 渡江侦察记

解放军的侦察故事,机智勇敢,扣人心弦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10 铁道游击队

爬火车,搞机枪,打鬼子,既惊险又痛快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童年最难忘的10种小人书(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个体户、专业户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个体户

  “个体户”和“专业户”的概念,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

  个体户最初出现,便为很多人所不齿。所以,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做的也大多是些不成气候的小营生。那时,很多人吓唬不用功的孩子常说:“瞧你这孬劲儿,再不用功,就让你到街上练摊儿,当个体户去!”还有一句流行语,叫:“大姑娘要想体验生活练吆喝,就赶紧找个个体户嫁过去。”后来,许多小打小闹的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款爷儿,人们的观念才转变过来,由开始的鄙夷变为满脸的羡慕。

  而专亚户则是指打破了“小而全”的观念,专门从事某种行当的家庭。它可是我国农业专业商品生产的雏形,其发展为大批剩余劳动力找到了新的出路。人们的眼光开始放得更长远了,不再事事兼顾,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把精力集中在更能赚钱的活计上,并从中尝到了甜头。到80年代中期,专业户一词在社会上,已经非常流行了。

  女排精神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排球世界杯赛、世界排球锦标赛和奥运会中的排球赛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三个大型排球比赛。从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在世界大赛中赢得“五连冠”的殊荣,在世界排球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81年11月,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力克强敌,跃居冠军,开创了我国大球翻身的新篇章。之后的几年,队员们再接再厉,连续五年获得冠军,“女排精神”从那时开始被人们口口相传。

  “女排精神”在中国80年代的体育界,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这种精神之所以备受国人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那可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五讲四美三热爱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五讲四美

  1981年2月,《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社论,号召青年们把“五讲四美”和“三热爱”结合起来,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美好。

  80年代喜欢喊口号,“五讲四美三热爱”从那时起成为最数字化的经典语言。“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是我们小时候所接受过的最直接、最通俗、最上口的素质教育。那时我们不仅喊了,而且虔诚地去实践了。每天比谁打死的苍蝇多,看谁衣服上染了小污垢,瞄准着某某某又骂了句脏话,赶紧报告老师去。

  所以,这可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口号,跟早期“世界是属干你们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等号召一样,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成为一种标榜和纪念。

  万元户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山东省临清县八岔路公社赵塔头大队社员赵汝兰(右一)带领全家勤劳致富,当年家庭纯收入10239元,盖起新房,还添置了自行车和缝纫机。赵汝兰一家成为山东省首个见诸报端的“万元户”。

 

  《半月谈》1985年第4期报道:广西梧县潘地村,四五年间冒了富,全村30户人家,除了原五保户刘大娘年收入二千元外,都是万元户,小山村被人誉为“小金库”。

  万元户,既是80年代初的时髦词汇,也是指首先富裕起来的第一批人。很多乡镇、工商行业以出现了多少个万元户为光荣指标,虽然听起来有些像以前放卫星的感觉,但让更多的平民感觉到了致富所带来的空前喜悦。说到万元户,大伙眼睛都亮啦!万元户大体由率先完成了个人承包的个体养殖户、建筑包工头、个体工商户构成,他们在经济起步阶段靠的不是知识或者素质,而是胆量和勤劳。我们还可以回忆起那时邀请“万元户”们作报告的场面:他们的确没有什么文化,以前更没有什么社会地位,说话难免语无伦次,甚至因为受到如此平生未遇的隆重欢迎,有些紧张和失措,但他们创业的艰辛历程无不感动每一个与会者,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而如今,时代变了,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万元户,听起来就跟穷人似的。

  大锅饭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影响个人的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8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体制很不完善,职工们都挤在一起,往国企这碗“高汤”里趟,政府就成了那掌勺的厨师。这种制度严重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生机盎然的经济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为彻底根除这种弊病,中央作出了要求:“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之后,“打破大锅饭”的口号喊得轰轰烈烈,人们开始在商海中探出自己的触角,实现了曾是神话的“一夜暴富”。于是,从那时候起,整个中国的经济就在“有声有色”的改革中“活”了过来。

  冲出亚洲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新时期,我国体育界提出了豪迈的战斗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洲运动会上,经过十五天的角逐,中国体育代表团的307名运动员在18个大项目的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金牌总数超过前亚运会冠军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在这次亚洲规模最大的体育比赛上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使全国人民的体育热情空前高涨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风采。

  在此后的世界级大赛中,中国体育健儿屡获佳绩。特别是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50 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项目的比赛和一项表演赛。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顽强拼搏,最后我国共夺得金牌15枚,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终于圆了中国人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心愿。

  皮包公司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图:一纸空协议骗走浙江商人范先生1.6万元。

  皮包公司是指从事科技咨询的服务机构,在经商热中,也泛指一些从事商品倒买倒卖的中介机构。

  80年代我国新旧体制“双轨”并存,某些政策还不完善,给一部分既无资金又无经营场地和固定职业的人员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在经商热大潮中,涌现出一批所谓的“皮包公司”。他们利用图章与合同,进行咨询和流通领域的投机活动,一时间,皮包公司臭名昭著。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从事咨询服务的皮包公司对搞活科技、经济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但是,空手套白狼的人越来越多,有人专门把别人的货冒充自己的,骗一点是一点,口袋一鼓便立马走人。还有的随便拉几个人,租间店面,打着某某公司的幌子,明目张胆地坑蒙拐骗。因此,80年代中期起,国家坚决清理整顿流通领域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假“皮包公司”。到1989年2月底,全国撤并公司6万多个,占公司总数的20.4%,使“皮包公司”得以还原其真正面目。

  铁饭碗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改革初期,广州机电系统高级技师谢仲馀丢掉铁饭碗,在自家工场简陋的办公桌前拼命。

  铁饭碗是对我国长期实行的统包统配、只进不出用工制度的一种形象说法。改革以前,企业长期实行以固定工为主的用工制度,这种用工制度的特征在于:国家是用工的主体,企业无用工自主权;劳动关系的建立不是通过法律方式,而是通过计划统配的方式;职工有充分的就业保障,企业无权辞退职工,但职工亦无流动的自主权。通常,人们把这种用工制度喻为“铁饭碗”。

  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这种制度由初始时的保障变为束缚的枷锁。企业从自身的经营管理需要出发,强烈要求改革能进不能出、用工形式单一的机制。1983年,劳动人事部颁发的文件中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在劳动计划内招收新工人时,都要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1986年,劳动制度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便是在新招工人中实行劳动合同制。后来,职工下岗成为很平常的事。于是,在中国存在几十年的“铁饭碗”最终被彻底打破,“铁饭碗” 一词也再少人提及。

  武打、《读者文摘》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自从1981年《少林寺》火爆神州,1982年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风靡之后,中国人对舞拳弄棍的兴趣与日俱增。1983年,随着由香港亚洲电视台录制、广东电视台配音的《霍元甲》在各地电视台播放,该剧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以及霍大侠的“迷踪拳”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即便是偏远的内地,也能看到年轻后生嘴里哼着蹩脚的粤语,手脚比划着霍师傅的招式;与这种尚武之风相映成趣的是,经过了一年多的起步发展,西北地区一本温情脉脉的杂志《读者文摘》——现改名《读者》 ——在这一年脱颖而出,成了当时中国风靡一时的杂志。这本充满温馨隽永浪漫亲情的励志读物,无条件地征服了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的广大读者群。十多年后的今天,它已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而昔日的“读者”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狂热不免暗叫一声惭愧。

  迪斯科、美学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古城迪斯科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1981年迅速流行的迪斯科音乐节拍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官刺激。这种节奏感极强的黑人音乐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极有市场,至少在中国的摇滚出现并被广泛接受以前,迪斯科事实上是年轻人内心压抑或郁闷情绪的间接爆发和直接释放;更有充满上进心的青年一窝蜂地开始研究美学,到处都能听到有关 “美的本质”问题的业余高论,不少从国外来中国讲学的教授很惊异地发现枯燥的美学讲座竟会有成百上千的听众。虽然人们很决就发现,美学跟他们实际上热爱的艺术不是一回事而移情别恋的时候,美学家们在这一年已经尽享荣耀。

  大哥大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大哥大”一词创源于南方,但很快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一种显示身份的流行语。

  新中国成立前旧上海黑社会中,一般把其头目称作“大哥”,后来“大哥”一词就泛指某一领域里的顶尖权威人物。80年代初,改革开放首先让南方人的腰包鼓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遍地是大款。大家都有钱,但总要分多少,于是那些大款里的大款、富翁中的富翁就被称作“大哥大”,意即比大哥档次还要高一级。80年代中期,当代最先进的通信工具——无线手持自动电话开始进入我国市场,由于其高技术含量,只有那些商界“大哥大”级的人物才用得起,所以手持电话便物随主贵,被形象地冠以“大哥大”的美名。“大哥大”的意义相当明确:第一,机身很大;第二,因为大,所以具有醒目的炫耀效果;第三,拥有的人很少,于是持有的人很“牛”;第四,它是一面浮华的双面镜,一面照出别人的寒酸,一面显示自己的辉煌。

  那时候,谁手握“大哥大”,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有些人专找人多的地方打,眉飞色舞,唾沫四溅。如今,科技进步,手机越来越小,掌可盈握,所谓的“大哥大”早已消隐了痕迹。

  人体、侃大山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1979年10月,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壁画上那几个裸女曾经引发出超出人体本身的震撼力。九年后的1988年12月,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油画人体大展,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日平均观众超过1.2万)使平日清静的艺术宫殿变得像个大集市,虽说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模特儿与画院之间的纠纷闹得沸沸扬扬,但如果人们没有对人体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兴趣,你们自家的那点事儿谁会搭理?与此同时,这一年因为王朔小说的流行而渐成时尚的“侃”反映的则是一种玩世的社会心态。一部分人穿着“文化衫”招摇过市,而更多的人则沉溺于“侃大山” 的言语快感之中。种种烦恼、郁闷都在这种亦庄亦谐的调侃中得到了释放。

  民工潮

    改革开放30年逐渐淡出视野的名词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1992年,春运民工潮,滚滚涌向广东(羊城晚报记者叶健强1992年摄于广州火车站)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过去人们总说农村是个大海绵,如今“民工潮”浪打浪地涌出来,拍打着城市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每一个角落,也强烈震撼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有限的土地上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一部分不满现状的农民背起行囊,离开家园走天涯、闯天下。于是,农村一度出现了“送出一人,全家脱贫”的诱人景象,也带动了更多的农民源源不断地走出家乡,进入城市,最终涌动成潮。

    民工潮的奔涌,是一个跨世纪的壮举。民工的跨省流动总的看是一巨大的历史进步,这种劳动力的自发调节和平衡,既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脱贫步伐,也极大地支援了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当然,民工进城,由于文化的碰撞、生存方式的激变,他们给城镇带去活力的同时,也带去了纷乱和冲突,给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带来一系列有待解决的课题。

    民工潮方兴未艾,经由各种渠道的疏导和管理,民工流动趋向有序,呈现出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大好形势。社会应该为这些勇敢的农民喝彩。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文/皮皮 照片独家提供/皮皮狗工作室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偶像”、“粉丝”是当今对明星和追星族的称呼,可换在30年前,这两个词却没有现在的这些涵义,但这并不防碍那个年代人们对明星的喜爱和推崇,只是那时的“粉丝”要内敛和单纯得多。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影也随之复苏,在中外老影片逐渐被复映的同时,一批新拍摄的电影体现了人们长期压抑的心灵的苏醒,记录了改革开放给共和国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一个个新鲜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扮演者也成为人们热议和喜爱的对象,演员的照片也被一些照相馆和美术社用相纸洗印成成套的黑白照出售。皮皮小时候得到了一套共21位影星照(大小为5×7cm),虽然经历了几次搬家,却仍然保留着。现在每每翻看时,《小花》、《甜蜜的事业》、《庐山恋》、《红牡丹》等一部部电影的镜头萦绕在脑海,陈冲、李秀明、张瑜、姜黎黎等影星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皮皮特意扫描了这组照片,奉献给喜欢老电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同回忆那段难忘的时光。(以下电影演员照片为电脑自动排序)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陈冲,电影《小花》饰赵小花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程晓英,电影《樱》饰森下光子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达式常,《燕归来》饰林汉华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姜黎黎,《红牡丹》饰红牡丹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李秀明,《甜蜜的事业》饰唐招娣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林芳兵,《幽谷恋歌》饰达丽公主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刘晓庆,《瞧这一家子》饰张岚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毛永明,《她俩和他俩》饰大林和小林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潘虹,《苦恼人的笑》饰记者傅彬的妻子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庞敏,《小字辈》饰小方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斯琴高娃,《归心似箭》饰玉贞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唐国强,《小花》饰赵永生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吴海燕,《等到满山红叶时》饰杨芙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肖雄,《他们在相爱》饰苏毅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张金玲,《从奴隶到将军》饰索玛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张力维《儿子、孙子和种子》饰兰珍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张闽《爱情啊,你姓什么?》饰兰虹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张晓敏,《情天恨海》饰钟离孝贞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张瑜,《庐山恋》饰周筠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赵静,《海之恋》饰立秋

 

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周丽娜《她从雾中来》饰陈蓉

继续阅读“改革开放初期“粉丝”手中的影星照(组图)”

朱熹诗词选录 读来颇有意境 实时心镜也

朱熹诗词(选录)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鹧鸪天

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与非。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菩萨蛮>>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菩萨蛮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菩萨蛮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九曲棹歌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 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毛泽东时代真的很穷吗—一位农民如是说

我是1954年10月在山东农村出生的,兄妹两人,父母都是农民。首先我想说说农产品的价格,以小麦为例。1970年–1980年小麦的市场价格:从 ‘0.35元/市斤’上涨到’0.38元/市斤’,物价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非常稳定。我想说的问题是农民在市场上卖掉一市斤小麦的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我妹妹在1970年读小学一年级报名时,只须向学校交三毛钱(0.3元),当时只需交纳书籍费,没有学杂费,是真正的’一费制’。待到开学发书时,两门教材《语文》、《算术》的定价相加也只有两毛八分钱(0.28元),当初报名时多交的贰分钱还是被老师退给了每一个同学。0.28元就是当时整个一学期的费用,当时小麦的市场价是:0.35元/市斤。也就是说,农民只需要卖掉八两(0.8市斤)小麦就足够了。

让我们再看看当时其它内容的一些消费情况:柴油机灌溉或拖拉机耕地所需的柴油价格,每市斤是八分钱(0.08元),也就是说’1市斤小麦’就可以换来’4.38市斤柴油’;当时的公共汽车每次收费是伍分钱,也就是说卖掉’壹市斤小麦’的钱可以乘坐’柒次公共车’;当时的公园很多都免费,收费公园的门票也不会超过伍分钱;当时在电影院看电影,一张电影票只需’壹角钱’,也就是说农民卖掉’壹市斤小麦’就可以去电影院’看3.8次电影’。 

 当时一个鸡蛋的市场价是肆分钱,有人曾粗略地估计说:家里养上一只老母鸡,老母鸡所下的鸡蛋足够供两个学生上学的费用。这话不无道理,我兄妹两人从小学到中学的费用,基本上就是靠我母亲所养的几只老母鸡下蛋,这些鸡蛋所换的钱,除了供我们兄妹上学外,还要供应家里的油盐酱醋茶之需。 

再让我们看看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农产品的价格,同上,看看卖掉一市斤小麦的钱都可以用来做什么?再看看养一只老母鸡可以供应几个学生上学?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本帐,无须我再一一列举。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究竟是谁在压低农产品的价格?!究竟是谁在牺牲农民的利益?!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当时的农民虽然还须向国家交纳爱国粮,虽然还没有免交农业税,但是农民当时的生活负担要远比现在轻松得多!虽然当时的物质财富没有现在丰富,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国家主人翁!

从网上看,从周围人看,多数老百姓特别怀念毛泽东时代,认为毛泽东时代虽然’穷’,但感觉幸福、踏实,过得有奔头。这其中原因很多,有理想,人吃人、人剥削人的现象少,不受当官和有钱人的气,人人相对平等,但毛泽东时代的老百姓真的很’穷’吗?

毛泽东时代真的很穷吗—一位农民如是说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1961年,逛庙会的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40岁以上的人都经历过,那时的人们享受着公费医疗、义务教育和福利住房,这些福利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呢?以现在为参照,一个家庭的这三项福利是整个家庭除吃喝以外的总收入的2.8倍! 

在毛泽东时代,城市人们享受公费医疗、义务教育和福利住房,其中义务教育中小学的学费很少,大学中专以上的学生不但学费由国家承担,每月有生活费,那么,这些无形的福利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呢?我大概算了一下,可能不太准确,只供参考。 

公费医疗:以某市2004年为标准,每人年均医疗消费支出为1434元,按平均每户4人计算(毛泽东时代一个孩子的很少),每户年均4302元,1964年人均寿命75.85岁,每户一生平均支出相当于今天的为75.85×4320=435046元。

  义务教育:以某市2004年为标准,每户年均消费教育支出5510元,每户一生平均支出相当于今天的5510×75.85=417934元。

福利住房:80年代,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80年代初的3.6平方米,均价按3000元/m2(还不算维修等费用),每户一生按1.3套房子,户均 1.3×3.6×4×3000=56160元。

  三项共折:435046+4179345+56160=909140元!

  也就是说,每户家庭一生所享受的这三项福利91万元!

  家庭收入:以某市2004年为标准,每一就业者收入为10009元,剔除就业者生活费后,其年均节余5800元左右(参见>>链接),每户家庭按1.6个就业者,每个就业者的平均工作时间为35年算,每户一生平均节余5800×1.6×35=324800(元)。

  每户家庭一生的三项福利是一生所攒钱的909140÷324800=2.8倍,也就是说攒一辈子的钱还不够毛泽东时代的这三项福利!!!!    

毛泽东时代真的很穷吗—一位农民如是说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1961年,人们在江苏庙花灯市场上选购花灯

毛泽东时代真得像有些人说得很穷吗?这么穷还让老百姓享受这么高的福利?毛主席去世时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以上数据仅仅是家庭内的福利,还不算国家工业由一穷二白至第六工业强国,什么二弹一星了等等!

继续阅读“毛泽东时代真的很穷吗—一位农民如是说”

海燕——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由招聘员工想到的

做企业管理者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企业招工是直接去劳动局要人,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很简单。

2001年刚开始创业时候是在浙江,公司规模很小,招几个员工去劳务市场也很快物色好了,没有感觉什么。2006年,女儿大学毕业了,直接来到老子的公司,说是工作,其实就是混饭吃,有借口问老子拿钱。

今年让我们公司准备招聘一名文秘,6名业务员。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艰苦和竞争的激烈。网上招聘是免费的,发布招聘信息的第二天,当地多家信息报纸都免费转载了公司的招聘信息,不但招来了众多的应聘者,还引来了信息报刊和网络媒体的来访来电。第一天,公司邮箱送简历的多达30份到了第四天,一个文员的职位就有70多人应聘。

一个月薪1200元(不包括三金)的岗位引来如此多的应聘者,是我们不禁联想起我们的就业形势是多么的严峻。当然,这不是我们小业主操心的事情。翻阅从70多份挑选出来的,10多份部门认为可以考虑的人选的资料简历。作为一个长者和企业管理者,我想对年轻人说几句话:

1。简历介绍似乎都是一个格式,看一个人的姓名、毕业学校、专业栏目以后,余下的部分几乎都是一样的,同八股文一样。

2。照片附在简历上是很端庄的事情,很多女孩子喜欢把自己化装后的艺术照用附件的方式附在简历后面,好象是在选美。面试的时候会发现,完全变了一个人。因为照片是修饰艺术,真人面目的出现让人失望的很多,第一印象就破坏了.

3。我去翻阅被人事部门刷下来的人员简历中,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工作经历上并不是你经历的越多单位就说明你越有工作经验和竞争条件,很多招聘单位最忌讳的是你连续跳槽,很多应聘者被问到为什么在原来的工作单位工作着,还来应聘这里的工作?她们的回答很巧妙但也很幼稚:原来的工作单位不适合自己。。。其实不是工作去适合你,而是你去适应你得到的工作。最愚蠢的是有人竟然在面试通知给她的时候,竟然说下班好不好,现在不好请假.呵呵,明显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恐怕你就没有了面试的机会了.

4。面试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穿着名贵,露点太多就可以吸引老板。聪明老板是不会挑选妖艳的女孩子到他的部门工作的,假如这个老板心怀歹意,他无论如何也不敢把这个心思放在工作上。花心的老板身后不光是你,她还有别人。他不是来找美女的。对你动了歹心,将来你来工作了,你们谁是老板呢?

5。面试的时候尽量自己少说话,听别人问你话,做到有问必答。记住,言多必失。一个聪明的老板和你说上几句话,就可以把你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什么样的人都遇见过,你们毕竟还年轻。

6。千万不要谈论你工作过的单位的不是,你今天在这里说别人的不好,有一天也会在先的主人面前说他的不好.

7。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而且薪水也不是理想的,千万不要在应聘的时候谈论薪水。好的老板会发现你的价值。

8。在简历上给自己标明薪水的人,估计没有谁会去要你,除非你是华罗庚。

9。外地来打工的女孩子千万不要有失落感,很多老板不喜欢用当地的人,因为当地人员关系复杂,不好管理。

10。简历递上去以后,要主动电话(如果人家没有说谢绝来访)或者前去询问一下,这样机遇比较大。 

瞎写了这么多,希望可以给应聘者一点参考。

温哥华改变我北京的脚步

在出差去温哥华的前三天,我每天的平均睡眠不足5个小时,而这绝不是因为兴奋所致。我最忙碌的最后一天几乎惨不忍睹:早上7点起床,赶着8点到公司,把头天晚上校对好的黑白纸样标好各种备注放在美编的桌上;给国外发邮件继续索要久久没有回复的照片;撰写下午用的采访提纲;10点钟,编辑部例会我是绝不能缺席的,因为老板通常会在某人出差的时候格外“想”她,并经常发问“那个谁怎么好久没来?”;12点的午饭我决定奉献给另一轮校稿,这样可以让我下午准时在1点半出发采访;从公司到采访的酒店,坐公车要45分钟完全来得及,但我心急如焚,根本受不了迟钝的公车走走停停;然后去另一家酒店补拍图片时,我也同样一挥手上了出租车;6点回到公司时,同事们都下班了,美编把改好的稿子留在了我的桌上,查邮件时发现我终于收到了国外的回复;朋友在MSN上约我打网球,我哼哼了两句歌词“没时间,我没时间”就把她给回了……谢天谢地,这样的生活终于在我第二天中午登机的那一刻终止了,我关了手机,爱谁谁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已经习惯并且感谢这种出差前的奔波与昼夜颠倒,它不仅让我一天之内能处理完3天的工作,还能让我在飞机上享受比家里还踏实的睡眠,并且非常有助于克服时差。但对我这样的亚洲旅客来说,温哥华最大的时差并不是格林威治时间之差,而是生活节奏之差。

北京香格里拉酒店的公关经理E小姐曾经在加拿大工作了3年,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上午10点多,老板很生气地问她,“上班时间你怎么不工作?”E小姐委屈地告诉老板自己把今天的工作都做完了,老板气汹汹地说“那明天的呢?”E小姐小声嘀咕着“我三天的工作都做完了。”老板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摇头走了。亚洲员工接到任务,不是计划下周或者明天做,而是计划现在就做。但在加拿大,人们都保持在同一个秩序的节奏上工作,没有人慢,但也没有人快。

温哥华改变我北京的脚步 - 网络麦田守望者 - .

在格林威治时差影响下昏昏睡去的第二天上午,加拿大朋友Josie和我们一起在STANLEY公园骑自行车,高纬度加上海岸气候,温哥华秋天十几度的气温把公园里的植物渲染成十几种深浅颜色,天蓝得就像北京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温带树木上都挂着那种让加拿大人自豪的、可以证明空气质量的绿色絮状物,尽管气温只有15摄氏度左右,沿海的公园跑道上仍不乏穿着短裤甚至比基尼的慢跑者和自行车骑行者。

“你觉得温哥华的生活节奏慢吗?”我问Josie,她一边跟在我后面骑自行车,一边说,“如果是说这些在STANLEY公园慢跑的人,我想这里的速度可不慢呢。但他们怎么有时间在星期三的上午慢跑?因为他们的生活很慢。”Josie把我说晕了,因为生活节奏慢,所以他们有时间慢跑,而因为他们是用跑的,所以节奏比我要快?——这真像个悖论。接下来的这天我在山顶遇到徒步4小时的Hank,在英国湾遇到遛狗的Tom,在沙滩遇到躺着晒太阳看书的Lucas,不得不说一句,Lucas告诉我加拿大人平均一年读17本书——“是的,相比之下,加拿大人更有闲工夫。”

从飞机降落在温哥华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走出机场就把手表倒拨了15个小时,但直到2周后要离开时,才觉得自己真正进入了“当地时间”。回想自己在北京的生活,用一个月的工资办了一张某高档健身俱乐部的年卡却只用来洗澡;有3年没去过颐和园,5年没爬过香山,更不知道北京已经开放了大小无数免费公园;还曾经在即将离职的最后1天,因为忍受不了公车要花1个小时才能到公司的那份焦虑,而花了60元打车上班……

谁说旅行结束后,人们永远只能回到生活的原点?坚持环保公车出行、和朋友预约网球课、优先安排周末郊游活动……这些都是我新北京生活日程的优先项目。

继续阅读“温哥华改变我北京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