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还是白天,圣地亚哥已经是午夜12点了。
看了一个同学的一片博文,是追忆母亲的,颇为感动,以致无法成眠。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灵反而变得逐渐最弱,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见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对很多事情不再停留在认识的表面,于是也经常感慨。
记得有人说过,当你是少年的时候,你会认为父母很高明,甚至崇拜自己的父母;当到青年的的时候,则开始趾高气扬,所谓的年轻气盛,因为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开始目中无人,首先目中无父母,总是年长力衰、谨小慎微的父母的很多事情多做的不如自己,自己开始顶天立地了;到了中年,逐渐发现父母很多地方还是比自己高明的,到了中年以后会发现,自己终其一生,很多方面可能都不及父母,不论是能力,还是智慧,还是品德都难以望其项背,这时才能真正认识到父母的伟大。
所以当你不知道体贴父母,迎和父母的心情,从而真心去为父母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证明你还年轻,当你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你长大了,当你幡然醒悟,直到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通常都没有机会了,这是人生的悲哀,无可逆转的悲哀。
于是我们越来越发现古语都那么有道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说起来好像不合时宜,但仔细想想,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如何才能满足呢?吃过大鱼大肉,有过高山大川,交过狐朋狗友,经过生离死别,你会发现真正的满足不是外界可以给予的,它来自于你的内心,内心满足了,人才会快乐幸福。所以当中央电视的记者们问“你幸福吗”的时候,他应该可以感觉到被调查者是否真正的幸福,穷人也许有真正的幸福,因为他有父母妻子孩子和温暖的家,即使他贫困,即使他没有“成功”,但我们都知道,他绝对有那种很强烈的幸福的感觉,那种感觉我们曾经拥有过;但如果你问那些高官厚禄,前呼后拥,事业发达的人“你幸福吗”?恐怕没人敢从内心里说:我很幸福,因为这个时候他能从内心感到幸福就见鬼了。
凡事不可用其极,喜欢吃肉,就一直吃到永远在都不想吃甚至恶心为止,这是十分愚蠢的,就跟有了钱就拼命地消费,直到连花钱都没兴趣了,道理是一样的,当你的很多曾经让你幸福的东西都让你自己“破坏”掉了,那你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回想几十年的人生,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仍然是在那个贫困但安于贫困,人多但其乐融融的平房里面,吃着粗粮,高声大气的谈笑一些柴米油盐的事情,没有顾忌,无所谓对错和水平高低,间或夹杂着父母的三言两语的点评,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不至于语言,那是发自内心的微笑,不取决于表情。
慢慢的,慢慢的,随着长大,心灵被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对外开放的越来越少,于是快乐也被拒之门外了。当你察觉到你丢失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回头路已经消失了。
于是我们竞相板起面孔,互相提防,戴着一副虚假的面孔,紧紧关闭着自己的心房,继续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