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孩子,你慢慢来——请放松,请放手,焦虑的妈妈

时间: 2012-05-30 19:52:29
来源:综合
编辑:周琼琼

    西西妈妈:

    似乎能感觉到你的焦虑,同样作为一个妈妈,我很能体会到你的心情,所以决定写这样一封信,和你探讨一下教育孩子的问题。

    有关小孩教育的书很多,但看完后,有巨大改变的父母很少,为什么呢?因为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千差万别,看完一本书,并不足以让我们学会怎样应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还是按照自己的老经验和本能来做。

    所以,在这里,我想讨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事件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

    每个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遵从小孩成长的客观规律,就会变成一种破坏性的行为。

    误区一:不尊重小孩,随意当众批评、指责小孩。

    孩子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一切行为,不可以“践踏”孩子的自尊。所以,当众不停地说孩子的缺点,当面数落小孩,当面讨论他的种种问题。都是不尊重孩子,都是不顾及他的自尊心。最终,只能形成低自尊的孩子,脸皮厚,什么都不在乎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谁,愿意被当众指责,所以,也请不要这样对待孩子。

  误区二:小孩是一张白纸,需要家长描绘最美的图案。

    家长认为需要精心干预小孩的成长,设计好每一个步骤。需要全程监控,否则小孩就会失控;认为只有家长的指导,孩子才会获得正常发展。可惜,小孩不是任凭家长雕刻的木材,家长的过分控制,反而破坏了小孩的成长,使得小孩成长受阻。

    实质: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精神胚胎的,不是任凭家长写字的一张白纸。

    蒙特梭利说得很好,小孩生下来不是白纸一张,都有一个精神胚胎。就像一颗种子,可能是杨树种子,可能是松树种子,只要有阳光、水分、土壤,种子就会发芽,成长。可是,家长如果过于关心,可能就会时时浇水,多多施肥,不断修剪,结果就是这棵树很可能生长不好,甚至枯萎,因为园丁没有遵从树的生长规律。

    孟迁说得好,现在的中国孩子,总是承担太多父母和他人的期待,倘若有一个孩子不需要承担那么多期待,或者只是被期待做自己,那太幸运了!

    误区三:如果家长不及时管教,放任自流,孩子就会失控、变坏。孩子是没有自控力的。

    家长总认为自己对小孩子讲的话,都是金玉良言,可以让小孩变得更好;认为只有家长的指导,孩子才会获得正常发展。其实,这背后隐藏的观念就是:不信任孩子,不相信孩子的本能是自爱和上进的,有自控力的。担心自己不及时管教,孩子就会变坏。

    实质:孩子的本性是自爱和上进的。

    除非是长期干预过度的孩子,一旦家长放手后,小孩肯定有一段时间失控,就象野马脱缰后,会狂奔一段时间,释放被压抑的感觉,之后会慢慢停下来,恢复正常的节奏。

    孙瑞雪开办的蒙特梭利幼儿园,是完全给孩子自由的,结果从其他管教严格的幼儿园转来的小孩,都会有几个月的野蛮释放时期,才会安静下来,温柔沉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的圆圆,曾经玩电脑也有一天玩八个小时的记录,也有整个假期都沉迷电脑的失控,但是,她妈妈都忍住没有批评她,只是提醒她时间是有限的,玩了电脑,就没有时间拉二胡,没有时间提高成绩,结果圆圆体会到失控带来的后果(被二胡老师批评,假期众多计划没有完成),自动收起了游戏,从此在没有在玩电脑上失控。雅歌也曾沉迷电脑,现在也玩够了,也学会了时间管理。

    所以,孩子贪玩的本性,家长是一定要体谅的,有时失控,是很正常的。怎么可能让孩子当圣人呢?在失控中,体会到失控带来的损失,小孩才会学会自控。

    家长的时时控制,小孩就会变成一个外控的人,就是要依靠外力才能控制的人。那么,家长难道要跟小孩一辈子么?

    误区四:不停的唠叨,不停的提醒。

    家长以为只要不停地提醒,小孩就会长记性,就会做好。实际情况是,唠叨的家长往往培养不出好习惯的孩子。因为小孩最讨厌的就是是命令、唠叨、指责。家长越是唠叨,小孩就越是反感。反抗的方法就是:不听话。于是,家长越心急,越唠叨;越唠叨,小孩越不听,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家长焦虑到失控。

    其实,“唠叨”的作用,很多时候,是家长在释放焦虑的情绪。家长自己不处理好焦虑、气愤、无助的负面情绪,反而倾泻在孩子身上,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考试成绩好,本身就是奖励;考试成绩不好,本身就是惩罚。成绩不好,小孩本身已经承受一定压力,现在还要承受家长的焦虑情绪,结果孩子压力过大,干脆放弃努力,躺倒不干。

    误区五:害怕小孩做事不完美,于是事事包办代替。最后又抱怨小孩能力差,什么事都做不好。

    小孩做事,肯定没有家长做得好,地扫得不干净,东西收的乱七八糟,上学时丢三落四。于是,家长既看不顺眼小孩做的事,又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于是大人就干脆全部都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事事都亲力亲为。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倒忙。因为你替他考虑了,他就不用考虑了,他就永远不用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其实,孩子考虑不周,肯定会带来不便,这些不便,就是教训,下次他肯定会注意。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有用。

    其实,伟大的家长就是眼看着孩子考虑不周而不干预,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好心帮倒忙的家长就是事事帮忙。事事帮忙,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实质也是缓解自己的焦虑。

    雅歌从三年级就自己坐车上学,在我们的同事中,她是最独立的,目前看来,也是能力最强的。

    有时,天气变冷,我让她多穿点衣服,她不肯,结果天气越来越冷,我也忍住不去送衣服,因为我想她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到现在,无论刮风下雨,我都不担心,因为我知道她都有办法应对。

  误区六:整天盯着小孩的缺点,小孩的缺点就会被消灭。

    家长都对小孩保有巨大的期望,以为只要消灭了小孩的缺点,小孩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盯着小孩的缺点不放,结果怎样呢,小孩的缺点越来越多,家长越来越不满意。

    这个世界上,难道有完美的人吗?

    没有。所以,也要允许孩子犯各种错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心理学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经常表扬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越来越好;经常批评孩子,孩子的缺点就会越来越多。

    成长中的孩子,肯定有缺点,例如:贪玩、上课讲话、撒点小谎、和同学闹矛盾、小气、不负责任,忘记写作业等等,只要不严重,家长就假装没有看见好了。有些错误,是成长中必然会出现的。只要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自己会反思,自己会主动调整的。

    雅歌在成长中,也是出了很多小问题的。老师曾投诉她不做政治作业,和生物老师闹别扭,东西不收拾好等,我只是提醒她一下,让她自己调整。我想,我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不焦虑,不唠叨,给了她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她做自己。

    西西其实是一个优点很多的小孩,举止有礼,性格温和,谈吐从容得体,和他相处很愉快,对爸爸妈妈也很孝顺,如果说,他有些不足,成绩不够好,这都不妨碍他是一个好孩子,妈妈要开开心心看到他的优点,敢于放手,让他自己成就自己!

    如果,我们希望小孩是雄鹰,就要放手让孩子不停的试飞,最终他才会展翅翱翔!

    最后,我觉得您要先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我认为这种焦虑情绪强度太大了,已经转加到西西身上了。他不仅要应对自身成长的问题,还要负担您的情绪,这对他来说,太累了。我看到很多孩子,成绩也不出众,但父母都能坦然接受,情绪平和,觉得孩子只要尽力就行了。象您这样焦虑的,很少见。一定是您成长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很抱歉地说,您自身也需要成长。 (潘红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